2008年1月27日 星期日

「臺灣徐霞客研究會」成立新聞稿

【新生報訊】為了廣泛深入地開展徐霞客研究,大陸各地如北京、江蘇、浙江、雲南、廣西和無錫、江陰、昆明、麗江、寧海、紹興、武夷山、盤縣特區、長順、金華,以及美國,均建立了徐霞客研究會,開展學術研討活動,展開徐霞客文化旅遊節,編寫與出版徐霞客旅遊文集,使徐學研究不斷引向深入,霞客精神得到進一步弘揚。去年(2007)11月26日至29日連續3日,大陸於北京召開全國性徐霞客研討大會,全國參加盛會者三百餘人,國內賢達人士陶宗翰、陳應琮等亦受邀參加。陶等受徐霞客堅苦卓絕、實事求是的精神所感動,感念我臺灣當今社會正是需要霞客精神引領之時,遂於今(2008)年1月1日在台灣成立「台灣徐霞客研究會」,現已有社會賢達博士教授等會員一百餘人。該會之宗旨純為學術研討。參加之會員不需負擔任何會費,亦無任何義務,該研究會並代會員發表對徐霞客之論述。
台灣徐霞客研究會會址-台北市文山區試院路22號,聯絡電話(02)2236-6559,2236-6560,傳真:(02)2236-0523;網址http://xuxiake-taiwan.blogspot.com/

2008年1月3日 星期四

現代徐霞客馬中欣來訪

((1月3日))現代徐霞客馬中欣會同部分會員來訪,暢談徐霞客理念.

2008年1月1日 星期二

徐霞客簡介

徐霞客,名弘祖,字振之,號霞客。明代南直隸江陰縣金鳳鄉南晹岐村(今江蘇省江陰市霞客鎮南暘岐村)人。生於明萬曆十四年(丙戌) 11月27日(1587年1月5日),卒於明崇禎十四年(辛已)正月27日(1641年3月8日),享年54歲(按農曆計56歲)。次年(明崇禎十五年)三月初九日,葬於江陰璜溪河西岸前馬橋沈村馬灣新阡。
他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旅行探險家、地質地理學家、文學家,也是世界歷史文化名人。他博覽史籍及圖經地志,感慨於明末政治黑暗,黨爭劇烈,遂斷功名之念,以“問奇於名山大川”為志,自21歲起出遊。30餘年間,足跡東涉閩海,西登華山,北及燕晉,南抵雲貴兩廣,遊歷了今日的江蘇、浙江、山東、河北、山西、陝西、河南、安徽、江西、福建、廣東、廣西、湖南、湖北、貴州、雲南等十九個省市自治區,幾乎大半個中國的土地上都留下了他的足跡,被譽為「遊聖」。他一生的艱苦奮鬥精神可與我國古代的司馬遷、玄奘以及國外的馬可孛羅等人并超。他在地理學上的成就,開創了實地考察;探尋自然界規律的新風尚,可以說是我國近代地理學的先驅。他是最早發現長江源頭的第一人,糾正了長江源頭源自岷江的錯誤觀點。他從樸素的科學方法出發,闡明了地下水壓力原理,得出河流流速與流程成反比的分析,觀察到地形、氣溫、風速對植物生態的影響。特別是他實地勘查了100多個石灰岩溶洞,正確指出岩溶地貌的成因和特徵,比歐洲人羅曼對岩溶現象的研究早了二百年,為世界岩溶科學史做出了重要的貢獻,無愧為世界岩溶地貌考察的先驅。
他的旅遊記述,開創了旅遊文學的新方向。今天保存下來的六十餘萬字的【徐霞客遊記】是舉世聞名的百科式遊記。學人從一開始就給予了極高的評價。【徐霞客遊記】刊行傳世之後,推崇讚揚之聲,突出地反映在中國現代史上,一些文壇巨擘如梁啟超、丁文江、胡適、魯迅等莫不加以推崇。徐霞客已定義為世界歷史文化名人,在中華世紀壇上以位列四十名人銅像之一,【徐霞客遊記】則被評定為代表中華文化的二十部著作之一。
為了廣泛深入地開展徐霞客研究,北京、江蘇、浙江、雲南、廣西和無錫、江陰、昆明、麗江、寧海、紹興、武夷山、盤縣特區、長順、金華,以及美國,均建立了徐霞客研究會,開展學術研討活動,展開徐霞客文化旅遊節,編寫與出版徐霞客旅遊文集,使徐學研究不斷引向深入,霞客精神得到進一步弘揚。

臺灣徐霞客研究會於2008年1月1日於臺北市成立

臺灣徐霞客研究會成立緣由

本年(2007)11月26日至29日連續3日,大陸於北京召開全國性徐霞客研討大會,本人等(陶宗翰、陳應琮、鄭向恆)被邀請參加。全國參加盛會者三百餘人,熱烈討論後,冀望我等三人,能在台灣成立「徐霞客研究會」。我等才疏學淺,受此委託後,誠惶誠恐,期望各界學術先進能予參加協助。
本研究會之宗旨純為學術研討。凡參加會員者,不需負擔任何會費,亦無任何義務。閒暇之虞,如對徐霞客有任何論述,本會當代為發表。

發起人 陶宗翰
會長 陳應琮
副會長 鄭向恆
秘書長 陶翼煌